<dauef class="yclhh"></dauef>

    皇冠hg1088

    <dauef class="yclhh"></dauef>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综述
    来源 : 人民网时间: 2023-12-05阅读:332次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我承诺 :尽己所能,不计报酬 ,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今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20年前,9000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满怀豪情投身西部基层,一场跨越20年的青春接力从此拉开序幕。

    20年来 ,各级共青团联合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选拔派遣50余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以西部地区为主的基层开展志愿服务。一批批西部计划志愿者奔向西部、深入基层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在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队 、突击队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大学校:在基层和实践中感悟思想伟力 、锤炼品德修为

    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西部计划始终将为党育人作为中心任务,融入项目设计和运行实施全过程,通过构建制度化路径 ,有效推动青年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厚植家国情怀。

    2012年6月,华中农业大学大四学生安玥琦报名参加西部计划,赴贵州毕节大水乡大石村华农大石希望小学支教。她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还教五年级的英语和科学 ,放学后和周末常常去学生家里补课 ,下雨下雪也不耽误。2013年,安玥琦带领“本禹志愿服务队”成员,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取得的成果与展望 。2013年12月5日 ,他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总书记勉励同学们“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如今 ,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锻炼成长成才,成为越来越多青年的人生选择。每年超7万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奋斗在一线,用青春与汗水建起一所扎根西部的“大学校”——基层是课堂,实践是课本和老师 。西部计划相关负责人表示 ,志愿者们在基层和实践中感悟思想伟力、锤炼品德修为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成长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打下坚实基础 。

    我国海军首位女舰长韦慧晓曾于2005年参加西部计划,到西藏林芝支教一年 。“当你把祖国、人民的命运与自己、与家庭的命运联系到一起时 ,为国也是为家。”回忆起这段经历,韦慧晓动情地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36万余名志愿者到西部和基层开展服务,其中1.96万余名服务期满志愿者选择扎根西藏 、新疆。一批批西部计划志愿者在这所大学校里成长成才,“奉献、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广大青年的自觉追求。

    为进一步加强对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思想政治引领 ,2021年起,团中央将在岗西部计划志愿者全员纳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持续为党培养和输送服务西部基层建设的青年政治骨干。广西组织志愿者投入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乡镇、村(社区)一线 ,开展实践锻炼;云南组织志愿者重走长征路 ,感受革命先辈的艰辛奋斗历程;重庆根据志愿者服务年限,建立初级 、中级、高级“三梯次”培养模式……各地立足实际,通过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实践锻炼  、交流研讨等 ,为西部计划志愿者量身定制培养模式。

    大舞台 :引领动员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西部计划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 ,把握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引领动员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曾是青海省贫困发生率最高 、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这里条件艰苦,中小学师资力量存在较大缺口 。

    2021年8月,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王彪来到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支教的最初感受 ,是“有些扛不住”。这里气候干燥,冬天气温经常降至零下20摄氏度,高原反应让人彻夜难眠。但看着满眼求知欲的孩子们  ,王彪逐渐克服了困难 。2019年9月起,共计128人次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杂多县 ,在2所中学 、3所小学和1所孤儿福利学校开展支教志愿服务 ,成为当地一支高素质、带不走的青年支教教师队伍。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基层治理、卫国戍边……20年来,西部计划为广大青年搭建了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在岗志愿者规模从2012年的2.5万余人,扩大到2023年的7万余人;从最初覆盖西部12个省(区、市),到目前26个省(区 、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000多个县,其中包括132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超过90%的服务岗位在乡镇及以下,为促进西部地区教育 、卫生、农技等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

    西部计划志愿者们还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带头开展电子商务、扶贫帮困  、文明创建、对口援助等工作 。不少服务期满后在当地就业创业的志愿者,创新引进或开发出许多好项目好模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志愿者谭磊带领当地职工创建了28家养殖合作社 ,带动2000多名群众脱贫致富 ;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志愿者李函凌在当地创建特色农业公司,帮扶100多户贫困家庭……西部地区在创业政策、技能培训、小额金融贷款等方面也对西部计划志愿者们给予支持 ,鼓励志愿者服务期满扎根当地就业创业。

    大工程:为区域协调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作贡献

    得益于西部计划的东西部常态化人才交流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输送西部计划志愿者超过20万人 。西部计划建立跨省对口招募 、接力选派轮换机制 ,发挥共青团组织体系完备 、广泛联系青年的优势 ,有效推动优秀青年人才跨区域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13年 ,刚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的广东姑娘邵书琴报名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半年后,她成了当地柯尔克孜族群众交口称赞的“小丫头”。服务期尚未结束,她就决定留下来 。如今 ,邵书琴已扎根边疆10年。

    西部计划志愿者们依托校地共建 ,强化纽带效应,将派出地的优质高校和社会资源等引入服务地,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在陕西蒲城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一边支教,一边通过科创小屋 、双师课堂 、美育教育等方式,引入母校的科技教育资源 ,有效推动当地县域教育综合改革 。

    围绕西部地区发展需求 ,向边疆地区 、民族地区基层倾斜 ,是西部计划的着力点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向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 、新疆等地派遣西部计划志愿者超10万人。服务西藏专项、服务新疆专项实施规模稳步提升,目前年度在岗人数超过1.6万。

    不仅如此,许多西部计划志愿者还带动爱人、亲人 、友人奔赴西部,助推民族间、地区间互动交流。据不完全统计 ,有100多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西藏服务期间组建了民族团结家庭 ,服务于阿里地区的何馥伶就是其中之一。“在阿里,我切实感受到了藏族同胞的热情与淳朴 ,我也组建了民族团结家庭。未来,我将长期在西藏服务。”何馥伶说。

    砥砺奋进二十载,奋楫扬帆再出发 。面向未来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正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他们用实际行动让青春在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

    人民网记者 杨 昊

      审核:潘园园 责任编辑:范静

      来源 : 人民网
      <dauef class="yclhh"></dauef>

      XML地图